首页 > 时评|新文摘 > 智客潮 > 畅言集 > 徐迅雷 > 正文          

徐迅雷继续怒批中青报记者:且看“警嫂家书”是如何出笼的

作者:  上传人: 发表时间:2017-01-24

且看“警嫂家书”的“宣传新闻”是如何出笼的


徐迅雷


  【摘要】


  1.中青报当事记者写的《驳徐迅雷说我写假新闻,兼教教你如何做新闻》,通篇没有任何一条证据证明徐迅雷的质疑有问题。


  2.当地警方官方微信率先在1月11日发布的宣传推文,并无信件的照片,你不觉得奇怪吗?


  3.种种迹象表明,该“家书”就是写推文的宣传干事顺着写下来的,而警嫂是后来补抄的。


  4.正因为是补抄,后面不能空荡荡,得加上“见字如面 老婆”的署名;若是真实的信件,宣传干事在抄成电子文本时,不可能漏掉被中青报记者津津乐道的“见字如面”这四个字。


  5.中青报记者辩称,那封信是这位警嫂在“1月8日”上午写的,只是误写为“1月7日”,从官方推文内容看,这纯粹是胡扯。信中也描述了乘警老公“这一趟”回来的情形,而这天上午老公尚未回来。


  6.后来呈现的家书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信纸的折痕只是单一的平折而没有对折,装进信封并藏进警服口袋的信函不可能是这样的折痕。


  7.一个假象要用一百个假象遮蔽,一句谎言要用一百句谎言掩盖。提请中青报对该记者进行新闻职业道德和从业行为的调查。


  2017年1月19 日21:04:50,我在凤凰博报发表怒批中青报的《新闻造假的一份底稿》一文,至22日浏览量达13835 次,看来还是有不少人关注这个事儿。


  该文网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46862869.html


  22日中午时分,通过转来转去的新浪微博,我看到了中青报当事记者白皓的两条回应微博。其微博网址是:


  http://weibo.com/baihao?refer_flag=1005055010_&is_hot=1


  他在1月19日22:35发布的这条原文是:


  很久不写微博了,今天要破个例,听说一个叫徐迅雷的人,写博文痛批我写的“乘警家书”是假新闻,还摆出所谓“逻辑”嘲笑我的价值观,听说还要用“1.8焦耳的痰”吐中国青年报脸上。哥现在忙着加班写稿,圈里认识他的人转告他,等我一会忙完了再写文剖析一下他黑暗的内心和快被细菌吃了的良知。顺便,再用“1.8焦耳的痰”吐他嗓子眼儿里。


  而在1月20日00:36 发布的这条微博,使用文字截图的方式发布,前面一句话是标题:“驳徐迅雷说我写假新闻,兼教教你如何做新闻”。文字截图的好处是不可更改,不好处是无法直接拷贝原文贴在这里,这样驳斥起来不那么方便。


  因为手头有事,我当即在微信微博上简单回应了一条:


  哈哈哈!有人竟然说我不知道【见字如面】这档节目,哈哈,马上从电视上拍个照片,从微信上截个图片,给他瞧瞧。等我有空再反驳那个回应。没有任何一条证据证明我的质疑有问题。瞧那个气急败坏的措辞,让我更相信那就是一个新闻宣传策划。 


  晚上稍空,予以回应。


  首先,那个标题行文就不通顺:“驳徐迅雷说我写假新闻,兼教教你如何做新闻”,编辑应该把这里的“你”字改成“他”字。


  教我“如何做新闻”这很好,谢谢白皓老师。尽管我只是写评论的,不写新闻报道,但有个老师愿意教我这也很好。三人行,有我师。我在大学兼授新闻实务课,白皓老师来杭州,来浙大,可以到我的课堂上切磋。他的这个“典型报道”,将成为我的一个典型教例。


  进行反驳时,应该附上我的原文,但他不附,恐因心虚。我已在微博微信上及时转了他的“驳斥文”。


  白皓在他的微博里开宗明义:“写文剖析一下他黑暗的内心和快被细菌吃了的良知。顺便,再用‘1.8焦耳的痰’吐他嗓子眼儿里。”这个是诛心的行为与行动。对于诛心,我最不怕了,根本就无效。文中要我“摸着良心说话”、斥我“无限恶意的揣测”、“预设立场后的恶意揣度”,还有“不得不说你心中不光明”“价值观和心态不同”云云,这对“网民徐迅雷”无效。


  驳斥我的“质疑文”,务必要拿出证据,要有各种采访来的实证,但是这个“驳斥文”通篇无一处实证,你这不是让我乐坏三颗大牙!


  其“最有力”的辩驳,看起来是这一段:


  为了展现书信日期差了一天,徐迅雷都快写成推理小说了,我告诉你,新闻不是靠推理出来的,是靠采访。我们的采访到的是什么就呈现什么,那封信是妻子1月8日上午写的,落款时写成了1月7日,事实就这么简单,我有采访原始录音,你只有键盘前预设立场后的恶意揣度。我认为稿子里没必要交代这么弯弯绕的事,就没写。


  “采访到的是什么就呈现什么”,这不知道是哪个新闻教授教的,原来是拥有这种“新闻理念”,所以才出来这种新闻报道。


  至于“我有采访原始录音”,这个请呈现,你不呈现,谁知道你的“录音”是嘛玩意儿。


  我后面的详细考证,完全可以戳穿“那封信是妻子1月8日上午写的”是一句真实的谎言。


  “驳斥文”中说:“总之一句话:你的结论基于你预设立场后的揣测,我的稿子来源于我认真采访到的事实。”这让人忍俊不禁,因为记者加实习生两个人写的这两个报道,第一个刨去“家书”只有175字、第二个合计倒是有807字,但刨去从人家警方微信公号上抄来的内容,自己“采访”的内容才300多个字!


  可以看到“采访”影子的,仅仅是“1月16日,记者接通当事人吴秀龙的电话”!这就是所谓的“认真采访”!


  “驳斥文”在这一段中说漏了嘴:“我还真没有那个心去‘搞策划’,这条新闻的线索来源于一个微信公众账号,我在朋友圈里看见的,这封书信还埋在那条内容的中下部分,好在我有耐心看完了,看完以后认为是个有价值的线索,所以我去采访报道。”我立马去查证当地警方的微信公号,关注并登录,很方便就查到了报道原文,下面是详细的引用与对比分析,把中青报这两个报道的来龙去脉弄个水落石出、原形毕露!


  两个当地警方的微信公号,分别为“平安贵州铁警”和“西南铁警”,这“铁警”恰恰提供了铁证!


  你首先稍微浏览一下这两个微信公号就知道,其中有大量的这种“警察故事”之类的宣传推文。


  “平安贵州铁警”微信公众号,率先在2017-01-11发布这个推文,标题为《一顿跨越656公里的团圆饭(第一期)》,署名为“宣传教育室”,栏目为【春运故事】。请特别注意,这篇推文里面没有那封信件的照片!


  链接请见: http://mp.weixin.qq.com 


  原文如下:


【春运故事】一顿跨越656公里的团圆饭(第一期)


2017-01-11宣传教育室 平安贵州铁警

春运故事


一顿跨越656公里的团圆饭

咱们自己的故事


  2017年1月7日下午,宜宾火车站,一名娇弱的女青年手里握着宜宾到贵阳的火车票,她早知道,爱人春运工作忙不能回家过年,打算乘车前去看望在贵阳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的丈夫吴秀龙,给他做一顿团圆饭。


  16点48分,K829次列车从宜宾准点开往贵阳。一路上,她不停地想要知道,自去年11月刚刚新婚就开始两地分居的丈夫在那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得怎样,工作得开不开心。


  早上6点,经过12个小时旅途,列车到达贵阳站。按照丈夫的提示,她找到了他住的单身宿舍。此时,吴秀龙还没有下班。打开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床边的警服,床边有一些换下的衣物,床头的桌子上摆着一张结婚照。她不禁眼眶一红,也许,他在工作之余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自己。


  收拾了房间,又把衣服洗完晾好时,已经快中午了,她赶忙出去买菜,希望执乘列车的丈夫回来能吃上自己做的饭。


  12点47分,“K507次列车即将进站,请站台乘务人员做好接车准备。”好在在宿舍就能听到贵阳站广播的声音,当火车鸣笛声响起,她就知道丈夫很快就要回来了。她赶紧把火锅热上,摆好碗筷。


  门响了,看着眼前的这个人,她有些傻眼:油乎乎的头发,黑黑的眼圈,皮鞋上还有灰色的脚印。“你怎么弄成这样?快洗洗手准备吃饭吧。”“你干嘛这样看着我?不就是4天没洗头发嘛,哈哈哈,都饿了。”


  火锅冒着热气,俩人对坐。他端着碗、低着头,用连自己也听不清的声音说道:“过年期间,加开好多临客,警力紧张,大年三十晚上要值乘K508次列车去北京,过年六天都在车上,你在家要照顾好自己。”“我知道,我知道,放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列车上注意安全。”她偷偷抹了抹眼角的泪花,往丈夫的碗里又夹了些菜。


  第二天早上,他收拾好乘务箱,她为他穿戴好警服,他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她往他的口袋里偷偷塞了一个信封。8点40分,他又如往常一样,准时出门,走上了工作岗位。


  当天夜里11时,贵阳的气温已经降到4度。虽然依然没有丈夫送行,但当她踏上回宜宾的火车已经不再孤单,她知道,这南来北往的列车上还有千千万万个像丈夫一样的人在守护着旅客平安出行……


  在火车上换班间休吴秀龙发现了这封信。


亲爱的:


  我们结婚整整三个月了,在我为成为一名警嫂而光荣的同时,也体会到警嫂的不易。这一年,你一共回家2次,一共8天。我知道你很忙,我也不敢打扰你工作,有很多次想给你打电话都是按通了赶紧挂断,不太必要的情况我都很少给你打电话。


  现在,我都发现你回信息的规律了,大概就是你每次吃饭的点,我能想象到,你一只手拿着筷子,一只手拿着手机,时间总是好晚,晚的我都不确定你是在吃午饭还是晚饭。当我看到你执乘回来的样子,真的不敢相信那就是你,看着像不修边幅,但也能知道这一趟来回一定很辛苦。


  你穿上警服的样子真的很帅,很有精神。在我心里,警察就应该是这样。记得有一次和闺蜜逛街,看到一个警察在巡逻,我就站在旁边看了好久,那一刻,我是有多希望那个人就是你。


  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父母,不会让你担心的。爸妈有时还经常问我俩联系了没有,我都说联系了,之后想想,把一天两三个短信、几十个字称作联系,我也不知道合不合适。你在那边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陪伴的时间总是很短,明天你又要走了,甚至不能送我上火车,我真的很难过,不过忍住了没有流眼泪,我怕把这样的情绪传染给你,怕你伤心。


  我有一个小愿望,不管你有多么忙,不管你有多么累,不管你有多久没有陪我,只要你闲下来的时光,想起了我,我的心就很知足很踏实。


  在1月11日“平安贵州铁警”这篇推文里,不仅没有那封信件的照片,而且没有“见字如面老婆 2017.1.7”的署名与时间!


  种种迹象表明,该“家书”就是写推文的宣传干事顺着写下来的!


  信件是关键的关键,这里有两张这位乘警的工作照片,竟然没有信件的照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发布这篇推文时,根本就没有那封信,而这里的信件的文字版,最大可能就是写这篇推文的宣传干事一口气顺着“帮助”写的,而后面的“手写信”就是根据这里的“文字”抄写的!


  这个信件的文字版,没有“见字如面老婆 2017.1.7”的署名与时间,更证明是后面抄写制作“信件”时临时所加的。要知道,因为是临时补抄补加,所以错写了“1.7”这个日子。正因为是补抄,后面不能空荡荡,得加上“见字如面 老婆”的署名;若是真实的信件,宣传干事在抄成电子文本时,不可能漏了被中青报记者津津乐道的“见字如面”这四个字。


  比对信件文字版与原信件照片,第一句就出现了一个差异,文字版:“我们结婚整整三个月了,在我为成为一名警嫂而光荣的同时”,这话是通的;而原信件照片里:“我们结婚整整三个月了,在我【为】成为一名警嫂而光荣的同时”,这里的【为】是没有的,句子是不通的,这恰恰说明:因为文字版在先、抄写版在后,抄漏了!“我为成为”这里有两个“为”,抄漏了一个就太正常了!


  至于抄好后信件照片如何曝光,那倒是很容易,拍一张照片传过来就是。反正从这张照片上也看不出背景物。我愿意继续揣测一下:中青报的记者压根就没有看到过信的原件,仅仅是看到传来的照片!如果见到过原件,而且是记者拍的照片,那么,请记者大人署上拍摄者的大名,并且在“驳斥文”中详细描述一番怎么拿到这信的原件的,从哪里看到并拿到的。


  中青报记者辩称,那封信是这位警嫂在“1月8日”上午写的,这个基本可以判断是胡扯。


  一则,信中有“当我看到你执乘回来的样子,真的不敢相信那就是你,看着像不修边幅,但也能知道这一趟来回一定很辛苦”这样的话,很清楚就是说“这一趟来回”,也就是乘警老公回来之后,而不是1月8日上午老公回来之前,“不修边幅”也是呼应前文所写老公回来时看到的情形。


  再则,“1月8日”上午,经过长途跋涉的这位警嫂都干了什么呢,请仔细看这篇宣传推文的叙述:


  早上6点,经过12个小时旅途,列车到达贵阳站。按照丈夫的提示,她找到了他住的单身宿舍。此时,吴秀龙还没有下班。打开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床边的警服,床边有一些换下的衣物,床头的桌子上摆着一张结婚照。她不禁眼眶一红,也许,他在工作之余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自己。


  收拾了房间,又把衣服洗完晾好时,已经快中午了,她赶忙出去买菜,希望执乘列车的丈夫回来能吃上自己做的饭。


  12点47分,“K507次列车即将进站,请站台乘务人员做好接车准备。”好在在宿舍就能听到贵阳站广播的声音,当火车鸣笛声响起,她就知道丈夫很快就要回来了。她赶紧把火锅热上,摆好碗筷。


  看清楚了没有:她6点到达,找到丈夫的单身宿舍,收拾房间,把衣服洗完、晾好,出去买菜,做饭,把火锅热上,摆好碗筷。没有交待任何写信的情形,那么重要的、那么核心的“信件”,若真是这天上午写的,绝不可能不在中间交待一句“她摊开信纸,拿笔写了一封准备偷偷塞进丈夫衣服口袋里的信”!


  那么,这封信具体是怎么进老公的警服口袋的呢?“第二天早上,他收拾好乘务箱,她为他穿戴好警服,他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她往他的口袋里偷偷塞了一个信封。8点40分,他又如往常一样,准时出门,走上了工作岗位。”你瞧,是拥抱时偷偷塞的,为何不是穿衣服之前塞的?拥抱的时候,拿着或拿出那么一个大信封、然后塞到老公的警服口袋里,老公都不知道?你塞的是上衣口袋还是裤子口袋呀,什么口袋能够塞得进去呀?一直到“在火车上换班间休吴秀龙发现了这封信”?你这是骗吴秀龙呢还是骗网友骗读者呢?公众的智商真的很好愚弄吗?


  至于这封信本身宣传味之浓,我在前文中已经有分析;网友亦说,新婚夫妻之间的私人信件,无一点“私密”内容,尽可“为外人道”,不符合常识。而“执乘”之类的官方书面语,“革命”这样的高大宣传词,这位警嫂自己就是女宣传干部她写家书恐怕也写不出来。宣传干事写稿习惯于夸张,比如这一个描述:“记得有一次和闺蜜逛街,看到一个警察在巡逻,我就站在旁边看了好久,那一刻,我是有多希望那个人就是你。”这夸张到简直是在描述一个花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情景,因为她当时不是一个人逛街,而是与闺蜜在一起,除非你辩称,“当闺蜜走了之后”,“我就站在旁边看了好久”。为了宣传对警察的爱慕,宣传干事反正就这么着写了。在这个报道中,还引用了乘警的原话:“大年三十晚上要值乘K508次列车……”警嫂的原话:“我知道,我知道,放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列车上注意安全。”从这些不可能出现在口语中的书面语里,也可以看到铁警“宣传教育室”的宣传味道和宣教水平。


  到了1月13日春运开始这天,这个“警嫂给乘警老公手写家书”的报道,第一次升级。此前的推文,重点所说的“春运故事”是标题里的“一顿跨越656公里的团圆饭”——看清楚了,是“团圆饭”;在这里,记者才把“感人家书”挖出来成为“第一主角”。这天,2017-01-13 09:24:00,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的报道《春运开启:一封乘警家书你看流泪了吗?》(作者:白皓  阅读数:383万+)。网址是: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0774063391323937169&u=1726918143&m=4063391296895270&cu=1496904254


  这里开始有信件照片、吴秀龙夫妻合影了。根据其“查看源网址”的链接,点开是:


春运开启:一封乘警家书你看流泪了吗?


发布时间:2017-01-13 09:2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白皓 石灿


  中青在线贵阳1月1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白皓 实习生 石灿)为期40天的春运大幕今天正式开启,贵阳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吴秀龙又要在火车上过年了。作为K507/8次列车乘警,29岁的吴秀龙大部分时间都将在车厢里度过。


  春运前夕,新婚妻子曾怡跨越656公里从宜宾到贵阳给他做了顿饭,第二天早上8点40分,吴秀龙又准时收拾好行李箱,穿好警服,和妻子道别,进站上车工作。火车换班间休时,吴秀龙在口袋里发现了妻子留下的一封信。


  信中内容如下。


亲爱的:


  我们结婚整整三个月了,在我成为一名警嫂而光荣的同时,也体会到警嫂的不易。这一年,你一共回家2次,一共8天。我知道你很忙,我也不敢打扰你工作,有很多次想给你打电话都是按通了赶紧挂断,不太必要的情况我都很少给你打电话。


  现在,我都发现你回信息的规律了,大概就是你每次吃饭的点,我能想象到,你一只手拿着筷子,一只手拿着手机,时间总是好晚,晚的我都不确定你是在吃午饭还是晚饭。当我看到你执乘回来的样子,真的不敢相信那就是你,看着像不修边幅,但也能知道这一趟来回一定很辛苦。


  你穿上警服的样子真的很帅,很有精神。在我心里,警察就应该是这样。记得有一次和闺蜜逛街,看到一个警察在巡逻,我就站在旁边看了好久,那一刻,我是有多希望那个人就是你。


  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父母,不会让你担心的。爸妈有时还经常问我俩联系了没有,我都说联系了,之后想想,把一天两三个短信、几十个字称作联系,我也不知道合不合适。你在那边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陪伴的时间总是很短,明天你又要走了,甚至不能送我上火车,我真的很难过,不过忍住了没有流眼泪,我怕把这样的情绪传染给你,怕你伤心。


  我有一个小愿望,不管你有多么忙,不管你有多么累,不管你有多久没有陪我,只要你闲下来的时光,想起了我,我的心就很知足很踏实。


  见字如面 老婆


  2017.1.7


  回家过年的路上,这封乘警家书你看流泪了吗?欢迎通过中青在线和中国青年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给我们留言。向春运路上的守护人致敬。


  详见: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1/13/content_15282006.htm


  这里最早出现这封乘警家书的照片,请注意,照片里只有信纸没有信封;请看仔细:信纸的折痕,是单一的平折,没有对折,这不是把信装进信封的常态;如果拿了一个长版的信封,不用对折是可以把信纸装进信封,但那样的信封如何装进乘警警服的口袋里,而且不被发现?常识告诉你,偷偷塞进口袋里的信封,折得小一点才对头!


  请乘警朋友,拿一张普通信纸平折而不对折装进信封再装进警服口袋试试!


  蒙人没那么好蒙呐!


  好吧,我帮你设计“辩护词”:信纸折痕没有对折,是警嫂写好后拍照留底的照片,藏在乘警口袋里的信是有对折的;为什么写好后马上拍的照片不是平整的而是有折痕的,是因为她折了一下后才想到拍照留底。


  好的,就好好编吧!谎言不容易编,但终归还是能够编一编的。


  另外再看看中青报的这个报道,里头的措辞“新婚妻子曾怡跨越656公里从宜宾到贵阳给他做了顿饭”,就是从《一顿跨越656公里的团圆饭》这里抄来的。信前的报道内容总共175个字。信后所留的,正是策划性的内容:“回家过年的路上,这封乘警家书你看流泪了吗?欢迎通过中青在线和中国青年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给我们留言。”


  同一天,2017-01-13,“西南铁警”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推文,署名为“宣教”,也有了信件的照片。标题和署名是:


【铁警故事】感动|一封乘警的家书


2017-01-13 宣教 西南铁警


  链接详见: http://mp.weixin.qq.com


  这篇“西南铁警”的推文,就来自“平安贵州铁警”,内容相同;已加了那封信件的照片,但仍然没有“见字如面老婆 2017.1.7”的署名与时间。这个推文与中青在线、中青报微信在同一天,即“春运第一天”推出,也说明是计划出来、策划出来的。


  其策划的后续报道,就是2017年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的《警嫂家书感动亿万网友  乘警吴秀龙的春运时刻》,这里再把原文引用一次:


警嫂家书感动亿万网友
乘警吴秀龙的春运时刻


  春运第一天,中国青年报微博发出一封乘警的家书,信中说:“这一年,你一共回家两次,一共8天……我有一个小愿望,你闲下来能想起我……见字如面。”这封家书很快感动了亿万网友,单条微博的点击量接近2000万次,5万多网友为家书点赞,评论转发近1万条,同时超过800个新浪微博账号转发了同样的内容。


  1月16日,记者接通当事人吴秀龙的电话,他正和妻子在老家拜年,顺便想给家里换个新的抽油烟机。“我看了网友们的评论,挺感动的。”吴秀龙说,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成了“网红”,但我觉得这挺平常的,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作为贵阳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的一名民警,吴秀龙今年春运期间不能回家过年,除夕当天要值乘K508次列车从贵阳到北京,春节期间6天都在火车上。单位考虑到他刚刚结婚,而且是夫妻异地,相处的时间比较少,赶在春运刚开始临时特批了他7天假回家探亲。


  很多网友留言说,妻子曾怡信中体现出的贤惠让人感动。吴秀龙说,自己和曾怡是高中同学,2015年8月开始谈恋爱,2016年10月二人在成都结婚,婚后没过几天吴秀龙便回到了工作岗位。


  今年1月7日,吴秀龙告诉曾怡不能回家过年,妻子得知吴秀龙值班的K507次列车1月8日从北京回到贵阳,就买了张火车票,从宜宾坐了12个小时火车到了贵阳。


  曾怡记得,1月8日中午12点47分,自己正在吴秀龙的单身宿舍做饭,车站广播里传出“K507次列车即将进站,请站台乘务人员做好接车准备”的声音,当火车鸣笛声响起时,她知道丈夫很快就要回来了。“油乎乎的头发,黑黑的眼圈,皮鞋上还有灰色的脚印,”曾怡看着眼前的丈夫。吴秀龙却呵呵一笑,“不就是4天没洗头发嘛”。


  当天,两人围着冒着热气的火锅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吴秀龙感觉“心里高兴得要死”。第二天早上,夫妻二人道别,吴秀龙继续登上开往北京的火车。火车换班休息时,吴秀龙在口袋里发现了妻子留下的那封家书。


  这个春节,夫妻二人已经商量好,给双方父母都买一身新衣服,除夕妻子陪在父母身边,初二再回到公公婆婆身边过新年。


  网址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7-01/17/nw.D110000zgqnb_20170117_4-01.htm


  这个报道头尾那点东西是“打电话”采访来的,是新加的;其他内容你认真比对一下1月11日“平安贵州铁警”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推文,就知道是怎么来的了。


  综上,“警嫂家书”的“宣传新闻”是如何出笼的,其来龙去脉已经很明了:1月11日“平安贵州铁警”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篇“讲故事”的宣传推文;1月13日,其上级“西南铁警”微信公众号和中青报有关媒体同时发布“警嫂感人家书”推文;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发表“警嫂家书感动亿万网友”报道——谁是始作俑者,谁在策划新闻,谁在同流合污、推波助澜,已经一清二楚。


  没有发现的问题是往往最大的问题,吃不得批评最应该批评,记者同样如此。都说“尊重你的职业,就是尊重你自己”,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讲,这个尊重的具体化,就是我所说的“尊重事实,尊重常识,尊重逻辑”。有的记者从业态度很奇怪,智商没问题情商老是出问题,工作责任心喂了狗,基本的功课都懒得做,采访最不想去现场,坐办公室里打个电话、抄个材料,改编改编通讯员的稿子,捡到篮里都是菜,就把宣传当新闻,结果那写出来的东西种种要素不齐全或不准确,完全经不起推敲,最后还自以为是振振有词。抗拒批评,永远不会有进步。


  这策划制造出来的“警嫂家书”就是策划制造出来的,那种所谓的“感人”制造,就是为宣传而宣传的骗取眼泪,实际上是毁我警察形象。在此,请当地铁路警方宣传部们出来走几步,吭几声;更要请愿意追问事实真相、追求新闻正义的记者,去深入采访调查各方面的当事人;并且提请中青报和中国记协,对当事的中青报记者和实习生进行新闻伦理、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从业行为的调查。


  一个假象要用一百个假象遮蔽,一句谎言要用一百句谎言掩盖,记者本身也一样,中青报的记者也不例外,这个《驳徐迅雷说我写假新闻,兼教教你如何做新闻》正是以谎言掩盖谎言的一个典例!

 

 

留言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快速回复你的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新老年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7042号